我的爱如此麻辣
时光当铺小课堂 发表在 4337 天前
> “作者简介”
香港著名言情小说家,95年推出第一部长篇小说《面包树上的女人》而走红文坛,是继亦舒之后,香港最受欢迎的言情小说家。生于香港、祖籍广东开平的张小娴,大学主修媒体学,曾任电视台行政人员。1993年开始在《明报》撰写“娴言娴语”(现改名为“贴身感觉”)专栏文章。1995年6月在《苹果日报》开专栏“禁果之味”,随后加盟皇冠出版社,并于当年出版《三个ACup的女人》,成功地打动了港台读者。1997年5月,她出版的《荷包里的单人床》一书,除打进香港畅销书排行榜首之外,还持久走红新加坡及马来西亚。之后,她的《再见野鼬鼠》、《不如,你送我一场春雨》、《三月里的幸福饼》及《汉仔夫妇》系列作品相继问世,销量数以十万计,张小娴风头席卷全球华文地区,直逼国际出版市场。 她相信承诺,喜欢一切美好的东西;漂亮的衣服、美味的食物、男人的诺言。她找寻幸福,然后发现,失望,有时候,也是一种幸福。因为有所期待,才会失望。遗憾,也是一种幸福。因为还有令你遗憾的事情。她追寻爱情,然后发现,爱,从来就是一件千回百转的事情。
> “精彩文摘”
我是那样无情,冷静得超乎我自己想象。那时候,我最不想听到的就是别人的安慰,那些了无新意的安慰,在我十岁那年已经听得太多了。谁又能够体会我的感受?我骄傲地拒绝他们的怜悯,宁可摆出一副坚强的模样。 离开基地,来送葬的父亲的朋友跟我和店里的伙计们坐上一辆车子,车子驶下蜿蜒曲折的山路,开往酒家。在那儿,我们吃了一顿沉默无声的午饭。那是生者与亡者永远的道别,也象征送葬的人洗净身上的尘灰。 为什么就连死亡也离不开吃?这种时候,谁还会想吃东西? 要是有天我死了,看到有谁在我刚刚下葬后就开怀大嚼,我铁定会回来扒了他们的皮。 从酒家出来,牛仔哥、猪仔哥和番薯哥他们几个一直走在我身后,等着我说些什么,却又害怕不小心说错话触痛了我。 “明天见。”我回头跟他们说。 可我不知道,没有了父亲的火锅店,又能够做些什么? 父亲死前的两个星期,我刚刚辞去旅行社的工作。 让火锅店继续开门营业,只是因为我不知道接下来怎么办。要是日子可以一直拖延下去,我不想去想明天会怎样。除了家里,那是我唯一可以去的地方。我无法一个人待在家里。 每天大部分时间,我把自己关在父亲平日用来办公的狭小的食物储存间里,直到夜深,我独个儿回到家里,喝点酒,然后把自己扔上床,希望明天醒来发现这一切只是一场梦。 八月的那个午夜,店里所有人都下班了,我打开食物储存间的木门看出去,火锅店的玻璃大门从外面关上,他们离开时为我留了一盏灯。夜晚深沉宁静,我溜了一眼这家只有十张桌子的老铺,突然发现,它已经有些憔悴,就像一个少年在不知不觉间成了灰发苍苍的中年。墙壁和地砖的颜色依旧温暖,那盏从高高的天花板悬垂下来的吊灯依旧迷人。可是,火锅店永远不会跟以前一样了。 食物储存间那一排贴墙的货架上,麻油酱醋、干货和罐头、花椒、辣椒、料酒、黄酒跟各种香料药材整齐排列。你还记得放在这儿的那只重甸甸的陶瓮吗?它差不多变成古董了。瓮里头装的是火锅的底料,那是父亲的宝贝。每次拔开瓮的封口,就会散发出一股浓烈的麻香、辣香和药材香草混杂的味道。这些底料,冬天生意好的时候,他每隔两三个星期就要煮一大锅。 我毫无睡意,试着动手整理父亲那张散满东西的木头办公桌,可是,我很快就发现这样做亳无意义,他已经不会回来了。 随后,我拉开木头办公桌的每个抽屉看看,无意间看到一沓厚厚的账簿。 我从最上面的一本账簿开始看,这些账簿像是他的札记,夹杂一些早已泛黄的发票、单据、剪报、食谱、某人的名片、银行月结单或是无意义的纸条。 父亲的字有点潦草,有些字写在边缘,有些字爬上顶端,有些字迹已经模糊了。其中一本账簿的边边上,他写道: 想吃甜点的客人愈来愈多,有什么甜点适合在麻辣火锅之后吃?
香港著名言情小说家,95年推出第一部长篇小说《面包树上的女人》而走红文坛,是继亦舒之后,香港最受欢迎的言情小说家。生于香港、祖籍广东开平的张小娴,大学主修媒体学,曾任电视台行政人员。1993年开始在《明报》撰写“娴言娴语”(现改名为“贴身感觉”)专栏文章。1995年6月在《苹果日报》开专栏“禁果之味”,随后加盟皇冠出版社,并于当年出版《三个ACup的女人》,成功地打动了港台读者。1997年5月,她出版的《荷包里的单人床》一书,除打进香港畅销书排行榜首之外,还持久走红新加坡及马来西亚。之后,她的《再见野鼬鼠》、《不如,你送我一场春雨》、《三月里的幸福饼》及《汉仔夫妇》系列作品相继问世,销量数以十万计,张小娴风头席卷全球华文地区,直逼国际出版市场。 她相信承诺,喜欢一切美好的东西;漂亮的衣服、美味的食物、男人的诺言。她找寻幸福,然后发现,失望,有时候,也是一种幸福。因为有所期待,才会失望。遗憾,也是一种幸福。因为还有令你遗憾的事情。她追寻爱情,然后发现,爱,从来就是一件千回百转的事情。
> “精彩文摘”
我是那样无情,冷静得超乎我自己想象。那时候,我最不想听到的就是别人的安慰,那些了无新意的安慰,在我十岁那年已经听得太多了。谁又能够体会我的感受?我骄傲地拒绝他们的怜悯,宁可摆出一副坚强的模样。 离开基地,来送葬的父亲的朋友跟我和店里的伙计们坐上一辆车子,车子驶下蜿蜒曲折的山路,开往酒家。在那儿,我们吃了一顿沉默无声的午饭。那是生者与亡者永远的道别,也象征送葬的人洗净身上的尘灰。 为什么就连死亡也离不开吃?这种时候,谁还会想吃东西? 要是有天我死了,看到有谁在我刚刚下葬后就开怀大嚼,我铁定会回来扒了他们的皮。 从酒家出来,牛仔哥、猪仔哥和番薯哥他们几个一直走在我身后,等着我说些什么,却又害怕不小心说错话触痛了我。 “明天见。”我回头跟他们说。 可我不知道,没有了父亲的火锅店,又能够做些什么? 父亲死前的两个星期,我刚刚辞去旅行社的工作。 让火锅店继续开门营业,只是因为我不知道接下来怎么办。要是日子可以一直拖延下去,我不想去想明天会怎样。除了家里,那是我唯一可以去的地方。我无法一个人待在家里。 每天大部分时间,我把自己关在父亲平日用来办公的狭小的食物储存间里,直到夜深,我独个儿回到家里,喝点酒,然后把自己扔上床,希望明天醒来发现这一切只是一场梦。 八月的那个午夜,店里所有人都下班了,我打开食物储存间的木门看出去,火锅店的玻璃大门从外面关上,他们离开时为我留了一盏灯。夜晚深沉宁静,我溜了一眼这家只有十张桌子的老铺,突然发现,它已经有些憔悴,就像一个少年在不知不觉间成了灰发苍苍的中年。墙壁和地砖的颜色依旧温暖,那盏从高高的天花板悬垂下来的吊灯依旧迷人。可是,火锅店永远不会跟以前一样了。 食物储存间那一排贴墙的货架上,麻油酱醋、干货和罐头、花椒、辣椒、料酒、黄酒跟各种香料药材整齐排列。你还记得放在这儿的那只重甸甸的陶瓮吗?它差不多变成古董了。瓮里头装的是火锅的底料,那是父亲的宝贝。每次拔开瓮的封口,就会散发出一股浓烈的麻香、辣香和药材香草混杂的味道。这些底料,冬天生意好的时候,他每隔两三个星期就要煮一大锅。 我毫无睡意,试着动手整理父亲那张散满东西的木头办公桌,可是,我很快就发现这样做亳无意义,他已经不会回来了。 随后,我拉开木头办公桌的每个抽屉看看,无意间看到一沓厚厚的账簿。 我从最上面的一本账簿开始看,这些账簿像是他的札记,夹杂一些早已泛黄的发票、单据、剪报、食谱、某人的名片、银行月结单或是无意义的纸条。 父亲的字有点潦草,有些字写在边缘,有些字爬上顶端,有些字迹已经模糊了。其中一本账簿的边边上,他写道: 想吃甜点的客人愈来愈多,有什么甜点适合在麻辣火锅之后吃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