岁月静好.现世安稳 (隐世才女白落梅 继《你若安好 便是晴天》之后又一力作,愿你...

时光当铺小课堂 发表在 4435 天前
**编辑推荐**

  《岁月静好.现世安稳》是白落梅继《你若安好 便是晴天》之后,对众人又一深深的祝福;是延续《因为懂得 所以慈悲》中对张爱玲的敬意,带领我们一起追逐张爱玲曾向往的生活。

  时间很短,天涯很远。一山一水,一朝一夕。奔波忙碌一生,汲汲营营一阵,最终每个人渴望的都是“岁月静好 现世安稳”。人生的终点,不是在山水踏尽时,亦不是在生命结束后,而是于放下包袱的那一刻。当你真的放下,纵算一生云水漂泊,亦可淡若清风,自在安宁。跟随白落梅看一段岁月静好,享受现世安稳。



**内容简介**

  一剪闲云一溪月,一程山水一年华。

  一世浮生一刹那,一树菩提一烟霞。

  许多人,信步去看一场花事,渡船去赏一湖春水,从一座城到一个镇。一路风尘,有人将闲云装进行囊,有人将故事背负肩上,他们都在寻找那个属于心灵的原乡,可匆忙之间又忘了来路,不知归程。隐世才女白落梅,以禅意写红尘,以佛法道人生,化云水禅心,入人间烟火。与她共有一剪菩提的光阴,也听她静静地诉说这来往的缘分,俯瞰烟火人间,品静好人生,盼现世安稳……



**作者简介**

  白落梅,原名胥智慧。栖居江南,简单自持。心似兰草,文字清淡。已出版作品《世间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》《恨不相逢未剃时——情僧苏曼殊的红尘游历》《西风多少恨 吹不散眉弯》《在最深的红尘里重逢——仓央嘉措诗传》《你若安好 便是晴天——林徽因传》《因为懂得 所以慈悲——张爱玲的倾城往事》等。



**前言**

  序言

  岁月静好,现世安稳

  美丽的风景,似乎总在远方。于是,许多人选择在这个季节,信步去看一场花事,渡船去赏一湖春水。一路风尘,赴时光之约。有人将闲云装进行囊,有人将故事背负肩上。他们都在寻找那个属于心灵的原乡,可匆忙之间,又忘了来路,不知归程。

  那时年少,一心只想着走出水乡的那座石桥,从此做个奔走天涯的过客。后来真的走出去了,历经春风秋月,遍赏静美河山。那颗不经世事的心,被岁月打磨,亦多了几分苍凉的况味。也曾和山川草木发生过情感,与飞鸟虫蚁酿造了故事。到最后,终究还是做了擦肩的路人,你来我往,各安天命。

  当有一天,我划着倦舟归来,告诉自己,再也无须假装年轻,等待一段梨花似雪的相逢。忘记许过的诺言,告诉曾经携手作伴的人,相安无事,莫多惊扰。而后,安然于小小的旧宅,坐在闲窗下,接春水煮一壶新茶,把经年世事都泡在里面。且相信,喝下这盏茶,一段人生,又将重新开始。

  阳光下,赌书泼茶,静坐小憩。偶有路人,打屋檐下经过。只借问一句:驿路边的梅花开了没有?湖畔的杨柳绿了没有?青墙黛瓦下,这短暂的邂逅,竟成了高雅的风景。有限的时光,反而让我记住一个路人的风华。转身的刹那,能感知到彼此眼眸中那一点淡淡的留恋。

  后来,我终于明白,原来我以为回到了故里,其实一直都在行走。人生的终点,不是在山水踏尽时,亦不是在生命结束后,而是于放下包袱的那一刻。当你真的放下,纵算一生云水漂泊,亦可淡若清风,自在安宁。倘若心中藏一弯明月,又何惧世间迷离。烟火红尘,同样可以静赏落花,闲看白云。

  仿佛走了很久,远方的风景,明明触手可及,却迟迟难以止步。只是再也不轻易留下约定,因为任何的等待,都比光阴更催人老。那些汲汲奔走、来去如风的人,珍重便好。世间风景万千,我只愿,每个人都可以漫不经心地走下去。某一天,谁先转弯了,或是谁不知所踪,均可无碍。

  时间很短,天涯很远。往后的一山一水,一朝一夕,自己安静地走完。倘若不慎走失迷途,跌入水中,也应记得,有一条河流,叫重生。这世上,任何地方,都可以生长;任何去处,都是归宿。

  那么,别来找我,我亦不去寻你。守着剩下的流年,岁月静好,现世安稳。

  白落梅

  2012年3月于太湖

**精彩书摘**

  第一卷  花开见佛

  花开见佛。佛在哪里?万木凋零的旷野,一株绿草是佛;宁静无声的雪夜,一盆炭火是佛;苍茫无际的江海,一叶扁舟是佛;色彩纷呈的世相,朴素是佛;动乱喧嚣的日子,平安是佛。何时见佛?在流年里等待花开,处繁华中守住真淳,于纷芜中静养心性,即可见佛。

  人生是一壶禅茶

  后来才知道,茶在众生的心里,有不同的味道。那一壶用静水煮沸的新茶,在茶客的唇齿间回绕,品后有人似觉苦若生命,也有人淡如清风。

  茶有浓淡,有冷暖,亦有悲欢。用一颗俗世的心品茶,难免执著于色、香、味,则少了一份清淡与质朴。茶有了万千滋味,甚至融入了世事与情感。用一颗出离的心品茶,便可以从容地享受飞云过天、绿水无波的静美。

  茶,源于自然,汲日月精华,沐春秋洗礼,从而有了如此山魂水魄的灵性。茶可以洗去浮尘,过滤心情,广结善缘。所以懂得品茶的人,也是一个愿意让自己活得简洁的人。始终相信,禅是一种意境,有些人用一生都不能放下执念,悟出菩提。而有些人只用了一盏茶的时光,就从万象纷纭中走出,绽放如莲。

  人生有七苦,众生流落在人间,是为了将诸苦尝尽,换来一味甘甜。繁华三千,但最后终归尘埃落定,如同夜幕卸下了白日的粉黛装饰,沉静而安宁。光阴弹指而过,当年在意的得失、计较的成败,都成了云烟过眼。任何时候,彼岸都只有一步之遥,迷途知返,天地皆宽。

  《心经》云:“无挂碍故,无有恐怖,远离颠倒梦想。一切随缘,一生随缘,方得自在。”一个过于执著于此生的人,不适合修行。一个痴迷于因果的人,亦不适合修行。茶有佛性,尤如碧云净水,几盏下腹,心头便了无闲事。所以修行之人总喜欢将日子浸泡在茶中,抛弃杂念,证悟菩提心。

  天地沙鸥,我们微如芥子。不让自己惊扰世界,也不让世界惊扰自己。人出生的时候,原本没有行囊,走得路多了,便多了一个包袱。而我们如何让世俗的包袱,转变成禅的行囊。只有用一颗清净依止的心,看世态万千,方能消除偏见,在平和中获得快乐。

  茶有四德,慈悲喜舍。所谓云水禅心,就是在一盏清茶中,品出生者必死,聚者必散,荣者必枯的真意。须知任何悲伤都是喜悦,任何失去都是得到。一个人对自己慈悲,才是对万物慈悲。

  时光若水,无言即大美。日子如莲,平凡即至雅。品茶亦是修禅,无论在喧嚣红尘,还是处寂静山林,都可以成为修行道场。克制欲望,摒除纷扰,不是悲观,不是逃避,只为了一种简单的活法。安住当下,哪怕是一颗狭小的心,亦可以承载万物起灭。

  世间一切情缘,皆有定数。有情者未必有缘,有缘者未必有情。随缘即安,方可悟道。茶水洗心,心如明镜,一个人只要看清楚自己,即可辨别无常世界。意乱情迷时,大可不必慌乱。静心坐禅,明天会如约而至。春花依旧那样美,秋月还是那么圆。

  《金刚经》云:“过去心不可得,现在心不可得,未来心不可得。”我们无须为了注定的悲剧,选择感伤。但也不能为了将来的圆满,停止修行。品茶,是为了修心,在无尘的净水中彻悟禅意。让我们不为表象迷惑,免去那些无谓的漂泊,及早抵达清静的彼岸。

  品茶可以让人宽恕过错,从而在杯盏中得到平和。真正完美的人生当留白,留白,即是佛家所说的空明。人间是最能表现自我的剧场,如果有一天故事剧终,选择出离,一定要真的放下,而不是走投无路的放逐。要相信,别无选择的时候,会有最好的选择。

  万法无常,缘起性空。万物既是因缘和合而生,亦会因缘而灭。晚云收,即是倦鸟归巢时。佛说苦海无边,回头是岸,每一次归返都是回头,每一次渡河都有舟楫。无论前方的路有多远,消除我执,此后风餐露饮,海天云阔,都是归属。

  静水深流,简单的人其内心清和,越容易参透禅理。修佛亦如品茶,将一杯苦茶喝到无味,这就是禅的境界。人生应该删繁留简,任世事摇曳,心始终如莲,安静绽放。就如同万千溪涧,终究要汇入一条河流,潺潺清明,简静安宁。

  喝茶,要一颗清淡的心、悲悯的心。哪怕处车水马龙的闹市,都可以感受春风过耳、秋水拂尘的清雅。云在窗外踱步,鸟在檐下穿飞。袅袅的香雾,似有若无地诠释虚实相生的人生。桌台上有一方闲置的木鱼、几卷经书,还有散落的菩提,在浅淡的月光下,疏淡清绝。

  世间风云,变幻莫测。佛家讲究因果轮回,无论物转星移、飞沙走石,有一天都会烟消云散、俱静归尘。如茶,融汇了万物的精魂,倒入杯盏中,钟情一色,澄澈醒透。

  出离需要的不是勇气和决心,而是善意和清醒。我们每日所看到川流熙攘,凡尘荣辱,其实都只是一场戏。一个修行者要有足够的禅定,才可以走出人生逼仄的路径,看云林绿野,落雁平沙。

  佛说,割舍就是得到,残缺就是圆满。我们曾经用无数时光都无法记住的经文,待了悟之时,却可以过目不忘。许多人认为精深渊博的禅,其实在一念之间,在每一个途经的日子里,在一滴水中,在一朵花间,在婆娑的世界里。

  品茶,可以用陶具、瓷杯、玉盏,亦可以用竹盅、木碗。众生品茶,多是为了打发闲寂的光阴。茶的味道,凉暖,似乎不那么重要。而僧者饮的禅茶,亦无需礼节,只是随性而饮,品出的只有一种般若味。

  时光流转,云水千年。茶成了生活中的习惯,成了修行者不可缺少的知音。只是多少人,可以将汹涌不安的岁月,喝到水静无波。多少人可以将浑浊纷纭的世象,喝到纯净清朗。也许我们可以选择一个无意的日子,无论晴雨,不管春秋,饮下一壶人生的禅茶,回归本真,找到最初的自己。

  也许有那么一天,我会饮尽红尘最后一盏茶汤,出离三千世界,换一世平宁。是迷途知返,是禅定了悟,已不重要。此后寒山石径,乘白驹而行,饮下千江之水,将禅茶品到云淡风轻。

  一花一叶总关禅

  赌书泼茶,倚楼听雨,日子清简如水。禅的时光,总是寂静无声。窗外风云交替,车水马龙,内心安然平和,洁净无物。如此清淡,不是疏离尘世,而是让自己在尘世中修炼得更加质朴。人生这本蕴含真理的书,其实掩藏在平淡的物事中。返璞归真,随缘即安。

  那年梅花,已不知遗落在谁的墙院下,老了青砖,湿了黛瓦。曾经何时,那些追求青梅柳梦、向往唐风宋月的人,开始只要一茶一书的生活。时光依旧如流,只是行走在时光里的人,迟迟不肯踱步。那些动荡不安的世事,已化作流水淡烟。风月情愁的昨天,也只是刹那惊鸿。

  对时光,我们无须敬畏,它赐予了众生苦乐,自己也在不经意中老去。每个人的心都是一扇小小的窗,开启是烟火俗世,关上便是禅心云水。有人有誓与红尘同生死的勇气,有人则有静坐枯禅无怨悔的决心。踏遍山河万里,蓦然回首,江湖里的快意恩仇,已成了浮云花事。

  既知如此,再无谓去和流光一争输赢,白白耗损年华。做一个朴素简单的人,让心明净清澈。佛说: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,是诸佛教。”看似简单,只要做一个良善之人,一个洁净之人,便是今生最大的修为。可是行走在红尘滚滚烟浪中,又有几人可以做到那样的极致。

  心的净化,是最高深的禅意。众生之所以烦恼不断,是因为心被妄念浮云遮掩,不得清朗。如何掸去尘埃,让心似雪梨花那样洁白,如青天皓月那样明澈,则在于个人的修为、个人的善因。有时候,只一个刹那,妄念俱灭,一悟成佛。

  《汉书》云:“水至清则无鱼,人至察则无徒。”所谓物极必反,强极则辱,亦是如此。美玉还暗藏瑕疵,人又岂有完人。只要有容人的雅量,有坚忍的襟怀,便是美德。然而,这世间,有一条叫做禅的河流,无论行去多少年,始终清可见底,而众生则如过河的石子,可以在水底安然。

  浮世清欢,如梦无痕。厌倦了凡尘往来,所以更多的人愿意做一株平凡的植物,尽管微妙,却有着比人类更简单、更质朴的生存法则。只想着如何安静地过完日子,不在意前因果报。在佛眼中,一草一木皆有情,一花一叶总关禅。佛陀所途经的地方,哪怕山穷水尽,寸草不生,因了佛的到来,都有了禅意,有了慈悲。

  有人问,修佛的路途到底有多远?需要耗费多少光阴?佛陀用了千百年的时光来修行,历尽万千劫数,在彼岸佛国,为众生遍植莲花。而我们只需放下业障、贪嗔,找一只渡河的船,便可登岸。佛度有缘人,这个过程,也许刹那,也许一生。渡河的那艘船是什么?是佛殿檐前的一只蜘蛛,是寺院回廊的一缕荷风,是放生池畔的一株水草,抑或是漫天缥缈的一粒粉尘。

  佛说:“众生无边誓愿度,烦恼无尽誓愿断,佛法无边誓愿学,菩提无上誓愿证。”净眼观世,风起云涌,鱼龙混杂,唯有心灵是净土。心安,则不会被世事惊扰。佛让众生暂居浩荡红尘,红尘则是道场,在这里,我们要学会随遇而安。盲目逃离,只会让自己陷入更深的困境。迷乱之时,即便行走在宽敞大道,也是狭窄逼仄;清醒之际,哪怕坐落于老宅枯井,亦可天高云阔。

  花开见佛。佛在哪里?万木凋零的旷野,一株绿草是佛;宁静无声的雪夜,一盆炭火是佛;苍茫无际的江海,一叶扁舟是佛;色彩纷呈的世相,朴素是佛;动乱喧嚣的日子,平安是佛。何时见佛?在流年里等待花开,处繁华中守住真淳,于纷芜中静养心性,即可见佛。

  佛一直在,度化着、关怀着芸芸众生。如慈母,灯下缝补,企盼远行的游子;似名将,遥望月色,思念故里的红颜;若村妇,倚着柴门,等待归来的樵夫。而这些沉醉于红尘中的世人,是否真的能够放下?游子可以放下绿水青山的风物吗?名将可以放下收复山河的成就吗?樵夫可以放下一粥一饭的生活吗?唯有放下,方可成佛。

  宋代禅宗将修行分为三个境界。第一境界是“落叶满空山,何处寻芳迹”;第二境界是“空山无人,水流花开”;第三个境界是“万古长空,一朝风月”。也许我们无须知晓其间的深意,只知道无论时光过去多久,佛法与天地同存。我们只做宇宙万物中那一种属于自己的生灵,安静生长,平凡度日。而修行,则是在每一个春耕秋耘日子里,他年自有果报。

  光阴还是那样,有增无减,草木依旧长青,只是我们不再年轻。年月深长,人生走过的片段总是似曾相识,那是因为季节在往返,故事在重复,而世人也终究如此,别无他恙。有一天,时间会吹散一切,所有的猜疑,所有的迷惘,以及所有的不安都将隐去,直至一尘不染。而那些封存在岁月里的窖酿,也会在适当之时开启,于某个风清月朗的日子,淡淡品尝。

  天然璞玉,需要时光的雕琢。锦瑟人生,则要禅心的滋养。且将繁弦急管,交付给丝竹清音;用凡尘烟火,换一盏玉壶冰心。在无常世间,面对不可预测的明天,今日所能做的,就是静心坐禅,养我性情。让自己慢慢从乱世风烟中走出来,变得干净而明澈。

  《六祖坛经》云:“一切众生,一切草木,有情无情,悉皆蒙润,百川众流,却入大海,合为一体。” 三生石上种因果,一花一叶总关禅。我们不求水月在手,不求花香满衣,只愿光阴简约美好,平淡素净。有朝一日,佛缘到了,便是终点。

  第一卷  花开见佛

  花开见佛。佛在哪里?万木凋零的旷野,一株绿草是佛;宁静无声的雪夜,一盆炭火是佛;苍茫无际的江海,一叶扁舟是佛;色彩纷呈的世相,朴素是佛;动乱喧嚣的日子,平安是佛。何时见佛?在流年里等待花开,处繁华中守住真淳,于纷芜中静养心性,即可见佛。

  人生是一壶禅茶

  后来才知道,茶在众生的心里,有不同的味道。那一壶用静水煮沸的新茶,在茶客的唇齿间回绕,品后有人似觉苦若生命,也有人淡如清风。

  茶有浓淡,有冷暖,亦有悲欢。用一颗俗世的心品茶,难免执著于色、香、味,则少了一份清淡与质朴。茶有了万千滋味,甚至融入了世事与情感。用一颗出离的心品茶,便可以从容地享受飞云过天、绿水无波的静美。

  茶,源于自然,汲日月精华,沐春秋洗礼,从而有了如此山魂水魄的灵性。茶可以洗去浮尘,过滤心情,广结善缘。所以懂得品茶的人,也是一个愿意让自己活得简洁的人。始终相信,禅是一种意境,有些人用一生都不能放下执念,悟出菩提。而有些人只用了一盏茶的时光,就从万象纷纭中走出,绽放如莲。

  人生有七苦,众生流落在人间,是为了将诸苦尝尽,换来一味甘甜。繁华三千,但最后终归尘埃落定,如同夜幕卸下了白日的粉黛装饰,沉静而安宁。光阴弹指而过,当年在意的得失、计较的成败,都成了云烟过眼。任何时候,彼岸都只有一步之遥,迷途知返,天地皆宽。

  《心经》云:“无挂碍故,无有恐怖,远离颠倒梦想。一切随缘,一生随缘,方得自在。”一个过于执著于此生的人,不适合修行。一个痴迷于因果的人,亦不适合修行。茶有佛性,尤如碧云净水,几盏下腹,心头便了无闲事。所以修行之人总喜欢将日子浸泡在茶中,抛弃杂念,证悟菩提心。

  天地沙鸥,我们微如芥子。不让自己惊扰世界,也不让世界惊扰自己。人出生的时候,原本没有行囊,走得路多了,便多了一个包袱。而我们如何让世俗的包袱,转变成禅的行囊。只有用一颗清净依止的心,看世态万千,方能消除偏见,在平和中获得快乐。

  茶有四德,慈悲喜舍。所谓云水禅心,就是在一盏清茶中,品出生者必死,聚者必散,荣者必枯的真意。须知任何悲伤都是喜悦,任何失去都是得到。一个人对自己慈悲,才是对万物慈悲。

  时光若水,无言即大美。日子如莲,平凡即至雅。品茶亦是修禅,无论在喧嚣红尘,还是处寂静山林,都可以成为修行道场。克制欲望,摒除纷扰,不是悲观,不是逃避,只为了一种简单的活法。安住当下,哪怕是一颗狭小的心,亦可以承载万物起灭。

  世间一切情缘,皆有定数。有情者未必有缘,有缘者未必有情。随缘即安,方可悟道。茶水洗心,心如明镜,一个人只要看清楚自己,即可辨别无常世界。意乱情迷时,大可不必慌乱。静心坐禅,明天会如约而至。春花依旧那样美,秋月还是那么圆。

  《金刚经》云:“过去心不可得,现在心不可得,未来心不可得。”我们无须为了注定的悲剧,选择感伤。但也不能为了将来的圆满,停止修行。品茶,是为了修心,在无尘的净水中彻悟禅意。让我们不为表象迷惑,免去那些无谓的漂泊,及早抵达清静的彼岸。

  品茶可以让人宽恕过错,从而在杯盏中得到平和。真正完美的人生当留白,留白,即是佛家所说的空明。人间是最能表现自我的剧场,如果有一天故事剧终,选择出离,一定要真的放下,而不是走投无路的放逐。要相信,别无选择的时候,会有最好的选择。

  万法无常,缘起性空。万物既是因缘和合而生,亦会因缘而灭。晚云收,即是倦鸟归巢时。佛说苦海无边,回头是岸,每一次归返都是回头,每一次渡河都有舟楫。无论前方的路有多远,消除我执,此后风餐露饮,海天云阔,都是归属。

  静水深流,简单的人其内心清和,越容易参透禅理。修佛亦如品茶,将一杯苦茶喝到无味,这就是禅的境界。人生应该删繁留简,任世事摇曳,心始终如莲,安静绽放。就如同万千溪涧,终究要汇入一条河流,潺潺清明,简静安宁。

  喝茶,要一颗清淡的心、悲悯的心。哪怕处车水马龙的闹市,都可以感受春风过耳、秋水拂尘的清雅。云在窗外踱步,鸟在檐下穿飞。袅袅的香雾,似有若无地诠释虚实相生的人生。桌台上有一方闲置的木鱼、几卷经书,还有散落的菩提,在浅淡的月光下,疏淡清绝。

  世间风云,变幻莫测。佛家讲究因果轮回,无论物转星移、飞沙走石,有一天都会烟消云散、俱静归尘。如茶,融汇了万物的精魂,倒入杯盏中,钟情一色,澄澈醒透。

  出离需要的不是勇气和决心,而是善意和清醒。我们每日所看到川流熙攘,凡尘荣辱,其实都只是一场戏。一个修行者要有足够的禅定,才可以走出人生逼仄的路径,看云林绿野,落雁平沙。

  佛说,割舍就是得到,残缺就是圆满。我们曾经用无数时光都无法记住的经文,待了悟之时,却可以过目不忘。许多人认为精深渊博的禅,其实在一念之间,在每一个途经的日子里,在一滴水中,在一朵花间,在婆娑的世界里。

  品茶,可以用陶具、瓷杯、玉盏,亦可以用竹盅、木碗。众生品茶,多是为了打发闲寂的光阴。茶的味道,凉暖,似乎不那么重要。而僧者饮的禅茶,亦无需礼节,只是随性而饮,品出的只有一种般若味。

  时光流转,云水千年。茶成了生活中的习惯,成了修行者不可缺少的知音。只是多少人,可以将汹涌不安的岁月,喝到水静无波。多少人可以将浑浊纷纭的世象,喝到纯净清朗。也许我们可以选择一个无意的日子,无论晴雨,不管春秋,饮下一壶人生的禅茶,回归本真,找到最初的自己。

  也许有那么一天,我会饮尽红尘最后一盏茶汤,出离三千世界,换一世平宁。是迷途知返,是禅定了悟,已不重要。此后寒山石径,乘白驹而行,饮下千江之水,将禅茶品到云淡风轻。

  一花一叶总关禅

  赌书泼茶,倚楼听雨,日子清简如水。禅的时光,总是寂静无声。窗外风云交替,车水马龙,内心安然平和,洁净无物。如此清淡,不是疏离尘世,而是让自己在尘世中修炼得更加质朴。人生这本蕴含真理的书,其实掩藏在平淡的物事中。返璞归真,随缘即安。

  那年梅花,已不知遗落在谁的墙院下,老了青砖,湿了黛瓦。曾经何时,那些追求青梅柳梦、向往唐风宋月的人,开始只要一茶一书的生活。时光依旧如流,只是行走在时光里的人,迟迟不肯踱步。那些动荡不安的世事,已化作流水淡烟。风月情愁的昨天,也只是刹那惊鸿。

  对时光,我们无须敬畏,它赐予了众生苦乐,自己也在不经意中老去。每个人的心都是一扇小小的窗,开启是烟火俗世,关上便是禅心云水。有人有誓与红尘同生死的勇气,有人则有静坐枯禅无怨悔的决心。踏遍山河万里,蓦然回首,江湖里的快意恩仇,已成了浮云花事。

  既知如此,再无谓去和流光一争输赢,白白耗损年华。做一个朴素简单的人,让心明净清澈。佛说: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,是诸佛教。”看似简单,只要做一个良善之人,一个洁净之人,便是今生最大的修为。可是行走在红尘滚滚烟浪中,又有几人可以做到那样的极致。

  心的净化,是最高深的禅意。众生之所以烦恼不断,是因为心被妄念浮云遮掩,不得清朗。如何掸去尘埃,让心似雪梨花那样洁白,如青天皓月那样明澈,则在于个人的修为、个人的善因。有时候,只一个刹那,妄念俱灭,一悟成佛。

  《汉书》云:“水至清则无鱼,人至察则无徒。”所谓物极必反,强极则辱,亦是如此。美玉还暗藏瑕疵,人又岂有完人。只要有容人的雅量,有坚忍的襟怀,便是美德。然而,这世间,有一条叫做禅的河流,无论行去多少年,始终清可见底,而众生则如过河的石子,可以在水底安然。

  浮世清欢,如梦无痕。厌倦了凡尘往来,所以更多的人愿意做一株平凡的植物,尽管微妙,却有着比人类更简单、更质朴的生存法则。只想着如何安静地过完日子,不在意前因果报。在佛眼中,一草一木皆有情,一花一叶总关禅。佛陀所途经的地方,哪怕山穷水尽,寸草不生,因了佛的到来,都有了禅意,有了慈悲。

  有人问,修佛的路途到底有多远?需要耗费多少光阴?佛陀用了千百年的时光来修行,历尽万千劫数,在彼岸佛国,为众生遍植莲花。而我们只需放下业障、贪嗔,找一只渡河的船,便可登岸。佛度有缘人,这个过程,也许刹那,也许一生。渡河的那艘船是什么?是佛殿檐前的一只蜘蛛,是寺院回廊的一缕荷风,是放生池畔的一株水草,抑或是漫天缥缈的一粒粉尘。

  佛说:“众生无边誓愿度,烦恼无尽誓愿断,佛法无边誓愿学,菩提无上誓愿证。”净眼观世,风起云涌,鱼龙混杂,唯有心灵是净土。心安,则不会被世事惊扰。佛让众生暂居浩荡红尘,红尘则是道场,在这里,我们要学会随遇而安。盲目逃离,只会让自己陷入更深的困境。迷乱之时,即便行走在宽敞大道,也是狭窄逼仄;清醒之际,哪怕坐落于老宅枯井,亦可天高云阔。

  花开见佛。佛在哪里?万木凋零的旷野,一株绿草是佛;宁静无声的雪夜,一盆炭火是佛;苍茫无际的江海,一叶扁舟是佛;色彩纷呈的世相,朴素是佛;动乱喧嚣的日子,平安是佛。何时见佛?在流年里等待花开,处繁华中守住真淳,于纷芜中静养心性,即可见佛。

  佛一直在,度化着、关怀着芸芸众生。如慈母,灯下缝补,企盼远行的游子;似名将,遥望月色,思念故里的红颜;若村妇,倚着柴门,等待归来的樵夫。而这些沉醉于红尘中的世人,是否真的能够放下?游子可以放下绿水青山的风物吗?名将可以放下收复山河的成就吗?樵夫可以放下一粥一饭的生活吗?唯有放下,方可成佛。

  宋代禅宗将修行分为三个境界。第一境界是“落叶满空山,何处寻芳迹”;第二境界是“空山无人,水流花开”;第三个境界是“万古长空,一朝风月”。也许我们无须知晓其间的深意,只知道无论时光过去多久,佛法与天地同存。我们只做宇宙万物中那一种属于自己的生灵,安静生长,平凡度日。而修行,则是在每一个春耕秋耘日子里,他年自有果报。

  光阴还是那样,有增无减,草木依旧长青,只是我们不再年轻。年月深长,人生走过的片段总是似曾相识,那是因为季节在往返,故事在重复,而世人也终究如此,别无他恙。有一天,时间会吹散一切,所有的猜疑,所有的迷惘,以及所有的不安都将隐去,直至一尘不染。而那些封存在岁月里的窖酿,也会在适当之时开启,于某个风清月朗的日子,淡淡品尝。

  天然璞玉,需要时光的雕琢。锦瑟人生,则要禅心的滋养。且将繁弦急管,交付给丝竹清音;用凡尘烟火,换一盏玉壶冰心。在无常世间,面对不可预测的明天,今日所能做的,就是静心坐禅,养我性情。让自己慢慢从乱世风烟中走出来,变得干净而明澈。

  《六祖坛经》云:“一切众生,一切草木,有情无情,悉皆蒙润,百川众流,却入大海,合为一体。” 三生石上种因果,一花一叶总关禅。我们不求水月在手,不求花香满衣,只愿光阴简约美好,平淡素净。有朝一日,佛缘到了,便是终点。

  ……


  • 回复(2)
  • 阅读(3487)